top of page
在以馬忤斯的路上 On The Road to Emmaus
「在以馬忤斯的路上」出自《聖經》的《路加福音》,記載了兩個門徒在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,他們與復活的主耶穌相見卻不相識,即使有婦女作見證,自己也發現墳墓空了,卻因為沒有親眼看見主耶穌而對祂的復活半信半疑,直至主耶穌和他們一同晚餐,主拿起餅來祝謝了,擘開遞給他們,才認出主耶穌來。...
祭衣 ― 大圓衣 Liturgical Cope
收藏地點| 聖若瑟修院 舉行禮儀時用的斗蓬底長袍、無袖,正面開口,垂到腳面。 在主持祈禱禮儀、聖體降福、殯葬彌撒後的告別禮時,由主禮穿用。於一九五零年 代由方濟各會修女縫製;當代主教經常在主教座堂的大禮彌撒中使用。 禮儀用品 布 / 150cm x 50cm
《 讚美頌 》手稿 ― 韋哲夫 Manuscript of "TE DEUM" - Geoff Weaver
《讚美頌》這首聖詩的歌詞取自傳統英語《公禱書》的禱文。由指揮官韋哲夫專誠為「香港聖公會教省成立二十周年音樂會」所撰寫。這篇禱文共有3個段落﹕第1至12節是向天父上帝祈禱,第13至19節是呼求聖子的,最後8節是後人取自《詩篇》加上的祈求。 《讚美頌》短片連結 手稿 紙 作者...
元末明初青花秞裏紅梅瓶帶古蘭經文 Yuan Dynasty Porcelain Vase
《古蘭經》第一○七章什物(馬歐尼)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[1]你曾見否認報應日的人嗎?[2]他就是那個呵斥孤兒,[3]且不勉勵人賑濟貧民的人。[4]傷哉!禮拜的人們,[5]他們是忽視拜功的,[6]他們是沽名釣譽的,[7]他們是不肯借人什物的。 瓷 / 44cm x 10.5cm
香爐組 Censer Group
收藏地點|無量壽功德林/普濟禪院(觀音堂) 「香爐」是焚香之器,和花瓶、燭臺合稱為「三具足」,是佛桌上必須經常安置的三種供具,也是大乘比丘們,必須經常隨身攜帶的「十八物」之一。北宋詩人黃庭堅將焚香之益處總結為《香之十德》:「感格鬼神、清淨身心、能拂污穢、能覺睡眠、靜中成友、...
bottom of page